球王会

学术交流
黑龙江大学韩伟教授来公司讲学
发布时间:2025-06-23 浏览人次:

2025623日上午,黑龙江大学球王会经理、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、《文艺评论》常务副主编韩伟教授应邀来公司,作题为“中国传统审美中的‘音象’问题”的讲座。讲座由王怀义教授主持,刘春阳教授、汪树东教授、袁劲副教授、朱俐俐副研究员等师生参加讲座。

韩伟教授从乐论与文论之间的有机关联切入文学对音乐性的追求,界定“音象”概念的内涵为:艺术作品在音声(包括音乐和格律)的参与下形成的音声效果,以及由音声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。以《周南·芣苢》为例,韩伟教授介绍了“音象”的呈现及构成,指出“音象”的物质构成要件是“原音节(方音)”和节奏。韩伟教授将“音象”理论的演进史上溯至《尚书》《周礼·大司乐》《乐记·乐象》等先秦两汉文献,并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《声无哀乐论》《文心雕龙·声律》等对声音的形象化表述。

在此基础上,韩伟教授归纳了“音象”的三种创构方式:“图像—音象”,即依靠具体形象的帮助构成声音与图像的互文关系;“语象—音象”,即用形象性的语言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;“想象—音象”,即主观感受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体验。韩伟教授还将“音象”与加拿大学者雷蒙德·墨里·谢弗提出的“音景”理论加以对比,指出“音象”思维的三大意义:与生命节奏相契合,打破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,打破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壁垒。

王怀义教授在总结时谈道,韩伟教授提出的“音象”概念,带有关键词研究的色彩,体现出鲜明的跨学科方法,并且具有中西会通的比较视野。

互动环节,老师、同学们积极提问,就想象与“音象”的关系、散文中的“音象”、“音象”取象的原型等问题,与韩伟教授展开热烈的讨论。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(撰稿:吴煌琨)